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CentOS5.8 x86_64系统手动释放内存
阅读量:7057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8

本文共 1128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
线上集群后端某台Web服务器例行检查时,我观察到+buffers/cache值(即Linux内存的实际使用情况)一直都是5365左右,就算停掉Nginx+FastCGI程序和其它程序也是一样,考虑到这台机器经常在使用rsync+inotify,肯定会存在着频繁存取文件的情况。而Linux系统有一个特性:在Linux下频繁存取文件时,就会占用物理内存。当程序结束时并不会自动释放被占用的内存,而是一直作为Cache存在。实际上内核结束一个程序后,它是会释放内存的,但是内核并没有立刻将这部分收集到free当中,而是存在在cached或者buffer当中,提高系统的io效率,cache和buffered的内存是由内核进行动态的配置管理,如果系统的free大小不够的时候,系统会自动释放cache buffer的内存给程序使用(因此如果是看到used很多,来手动释放内存其实是不需要的,我前面的文章及书籍其实也说明了我们应该如何观察Linux系统的实际内存使用情况,这里就不再多描述了)。

操作步骤:

1、查询当前内存使用情况和释放缓存的参数

free -m

命令结果如示所示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total       used       free     shared    buffers     cachedMem:         10988       6792       4196          0        168       1001-/+ buffers/cache:       5622       5365Swap:         4295          0       4295

查看释放缓存参数的命令,如下所示:

cat /proc/sys/vm/drop_caches

系统默认显示为0,0为默认值,即表示不释放。

2、使用sync命令,将系统缓存区中的脏数据写入磁盘中,包括已修改的i-node、已延迟的块I/O和读写映射文件,命令如下:

sync

3、配置文件/proc/sys/vm/drop_caches中记录了缓存释放的参数,命令如下:

echo 3 > /proc/sys/vm/drop_caches

4、不重启机器使配置改生效,命令如下:

sysctl -p

执行以上操作以后, +buffers/cache值由5365涨到了9500,这个值就恢复正常了。不过个人觉得Linux系统(尤其是CentOS系统)管理内存的方式其实是很优异的,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手动释放内存;另外,工作中感觉rsync+inotify的方式还是存在着很多缺陷,正在慢慢将其往rsync+puppet环境迁移。

转载地址:http://tpool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bzoj4002[JLOI2015]有意义的字符串
查看>>
python爬虫-抓取acg12动漫壁纸排行设置为桌面壁纸
查看>>
用QQ传dll文件,你可能会遇到灵异事件
查看>>
hbase meta表的结构
查看>>
2017-2-10
查看>>
Git
查看>>
centos7.4 安装后的基本设置
查看>>
SQLCipher 配置
查看>>
函数的定义、作用域、函数递归
查看>>
纯手工 css+html 简易三级导航栏(横向)
查看>>
个人码风
查看>>
基于昨天调代码的收获
查看>>
iOS多线程编程之Grand Central Dispatch(GCD)介绍和使用
查看>>
QT编写TCP的问题
查看>>
poj1456 结构体排序+贪心
查看>>
javascript 乘法口诀表
查看>>
views 视图函数
查看>>
MySql详解(一)
查看>>
解题思路:蓄水池问题
查看>>
android 实时显示系统时间
查看>>